5月17日10时30分,苏州考古博物馆将正式开馆,面向社会观众免费开放。苏州考古博物馆位于越堤路321号,馆内收藏陶器、瓷器、漆木器、青铜器、玉器等文物1200余件(套)。这些从苏州各个考古工地、库房抽调而来的苏州考古“精兵强将”,80%以上属于首秀。
与国内大多数博物馆不同的是,苏州考古博物馆是江苏省内首座富有地域特色的专题博物馆。“国内专门聚焦考古、以‘考古’命名的博物馆目前来说还是很少的,我们的考古博物馆和传统博物馆的展陈形式不太一样,并非单件精品文物的串联式展陈,而是成组、成套地集合式展陈,通过不同遗址内多套器物的组合,来呈现它们各自的文化内涵。”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即将开放的苏州考古博物馆,展览展示将贯穿考古全生命周期,将为观展者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。
历时4年建设的苏州考古博物馆,坐落于石湖景区内,地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越城遗址东北部。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绝佳的“打卡点位”。由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东南大学教授程泰宁设计的博物馆建筑,造型与越城遗址出土的“石锛”和“钺”巧妙融合,古朴沧桑,富于野趣。站在大门正对的草坪上,恰可让博物馆不规则的外立面成为“出片”的绝佳背景。
博物馆的内部,1比1复建完毕的“东吴大墓”——苏州虎丘路新村土墩三国孙吴一号墓,将向大众展露其真容。自2018年发掘结束,这座恢弘的大墓被整体切割后存放至仓库保存,一直在等待着重见天日的这一天。今年2月底,在多方努力下,八九十吨的大墓完成了殊为不易的“搬家”,到如今,才过去不到3个月,它已被复建完毕。在它近旁展示的,除了1号墓墓主的随葬品外,还有同期发掘的2号墓墓主随葬品。这两座墓的墓主人身份扑朔迷离,存在种种可能,而在苏州考古博物馆可以真实看见的是,当年发掘期间,考古人员以“火眼金睛”发现的小件金饰,包括尤为精美的龙首金簪。苏州考古博物馆一层基本陈列“源起江南——苏州地域文明探源”,以江河湖海的考古地理发展史、考古学理论方法和文物保护理念、考古成果叙事为主线,分为“江海共潮生”“手铲释天书”“考古见姑苏”三大篇章,科普苏州文明起源、解读考古何为、梳理苏州历史文脉等核心问题。
而面对考古学为构建本区域历史进程所做工作与成果系统展示,博物馆负一层“华章江南——苏州考古发现成果”陈列以时间轴为经构成展览叙事主线,在展区之下采用叙事主题分版块组团方式,用社会、经济、文化等历史脉络为纬,分为“文明溯源”“吴越新证”“都会寻踪”“海丝遗痕”四大篇章,构建经纬结合、重点突出的苏州考古叙事逻辑,以及对考古工作者筚路蓝缕的艰辛历程有完整交代。
据了解,自5月15日起, 2条周末班车线路将开通,为市民及游客提供从地铁2、3号线站点至苏州考古博物馆的接驳服务。(记者 王敏悦)